朱琴羽:行动创造梦想

来源: 日期:2016-05-25浏览次数:

(通讯员 唐佳辉)我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大染缸,每个人都会被染成不同的颜色,或黑或白。面对众多的诱惑,我们迷惘过,困惑过,疑虑过,仿佛失去了目标,迷失了方向,无所适从,很多人心中都充满了疑惑,大学该怎么度过?才不算虚度光阴。今天,让我们放缓匆匆的步伐,认识一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,看看她如何选择自己的大学生活,并为之奋斗。

推开生活之门,遇见最好的自己

初见朱琴羽,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,一件咖啡色的外套,一条干净的牛仔裤,一头整齐的短发,加上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,给人一种书生气。

刚刚坐下来,朱琴羽有些腼腆地说道:“以前每次都是我采访别人,而今天却成为被访者了。”一句话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,谈到当初为什么来了树达,她笑着说道:“我经历了两次高考,每次都考中了树达,感觉与它有缘,虽然它是独立学院,但树达是一所非常好的院校。这些年过去了,我发现我的选择没有错,大学只是一个平台,主要是靠个人。我刚刚来到树达的时候,很自悲。因为我没有出众的外貌,而且家里条件也不太好。我在寝室消沉了一段时间,发现这样太对不起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,所以我决定出去走走。我先在食堂找到了一份兼职,又参加了许多活动,进入了青年传媒中心担任了一些职务。我慢慢地发现大家并没有因为我的外貌而轻视我,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。我开始学会了与人相处,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乐观,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。原来那些我认为过不去的槛,回头一看不经意间发现那些困难也没什么,只要你敢想敢做,没有什么过不去的。推开生活的门,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,我很庆幸当时的决定,很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。”

平淡的语气中记者却听出了其中的艰辛,一些看似简单的困难却不知道难住了多少人,生活需要多些勇敢,多点乐观,更重要的是你要勇于迈出第一步。我们需要一种对生活的态度,朱琴羽的乐观和勇敢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?推开生活的门,做用勇敢的自己!

跨过考研的山,看见路在何方

当说到为什么想考研的时候,朱琴羽很快得说道:“这个是我上大学之前就定下的目标!我大三开始准备考研,在一个考研机构报了名,同时我还兼职了它的代理,我推掉了在青传的工作,专心开始准备。”

记者从别人口中得知,朱琴羽不但兼任着青传职务,而且在她所在的班上也蝉联着学霸的称号,连续三年班上成绩第一,这让记者有些吃惊。因为工作和学习两者很难兼得,但她却做到了。

记者提出了这个疑问,她却说道:“是很辛苦,我只不过是规划好了时间,该学习的时候学习,该工作的时候我也不耽误。”记者恍然大悟,规划自己的时间,才能更好的利用时间。考研之路漫长曲折,坚韧的她坚持了下来,看似简单,却需要付出比别多几倍的努力,因为考研之路不知道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,我开始敬佩这位女强人了。当记者又问到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,她自信地说道:“我已经接到了一个学校的offer,但我还不准备去,我需要继续学习,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。”

朱琴羽跨过了考研的大山,为未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当机遇来临时,只有足够的底蕴才能抓住,才能看见路在何方!

忆往昔峥嵘岁月,挑战人生高峰

采访接近尾声,朱琴羽总结道:“一路走来,磕磕碰碰,还是很怀念那段回不去的时光,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宅在寝室,这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,并且浪费了最美好的四年,我希望他们能走出那个狭隘的囚笼,出去看看,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!”

是啊,我们还年轻有什么不敢去尝试的,只要有目标有想法,就应该放手一搏,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,勇于行动,才能不辜负青春。接着她又说道:“当初我也很胆小,但是我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。我走出了自己的世界,让别人了解接纳了我,从一个集体到另一个集体,我扩大了我的交际范围,我收获了很多。树达的每一条小路我都走过,每一个地方都有我的脚印,我感恩这片土地,四年的时光我没有浪费,我也希望所有的树达学子能够利用好这四年,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沉淀!”

学生时代的结束是朱琴羽的遗憾,但也是她新的梦想的开始。人生有许多的高峰,不要只会观望,脚踏实地,一步步走来,总有一天你会登上自己的高峰!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,现在太多的大学生喜欢沉迷于寝室的生活,忘记了自己的初衷。生活有太多的诱惑,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死亡,希望越来越多的树达学子能够推开生活的大门。青春需要奋斗,梦想需要行动,高峰需要挑战,生命不息,逐梦不止!

人物简介:朱琴羽,树达学院2011级历史学专业学生。中国共产党员,在校期间担任树达网站长,荣获多次“优秀班干部”。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专业一等综合奖学金;2013-2014年,担任青年传媒中心副主任、树达网站长、树达报学生生责编,青年传媒中心获得“校十佳校园学生媒体”、树达网获得“十佳校园学生媒体”。在2013年度的第二届青年传媒中心记者节上,导演并出演小品《团支书》,获得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评为校优秀“传媒之星”。2015年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之一。

供稿部门:青年传媒中心

校稿:Mr.L